您当前位置:兰州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大雅作品 >> 政府外宣 >> 浏览图片
42 张,当前第 1上一张 | 下一张 幻灯播放
山丹军马场志
DSCF5295
1 / 42
山丹军马场志
时间:2022年02月22日 浏览: 作者:佚名 关闭

《山丹军马场志》


       茂的草原,这就是亚洲最大的马场——山丹军马场。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牧草丰美,农牧皆宜,是历代屯兵养马的重要场所,也是当今全军较大的粮油肉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45 年来,山丹军马场从一个单纯的养马场发展成为农牧工商全面发展的新型军牧企业,走过了许多艰难曲折的道路。历史的演变,先祖的开拓,以及现代“牧马人”们的艰苦拼搏,为我们和我们的后代留下了难以湮没的串串足迹。
       修史资治,鉴古而知今。山丹军马场有其独特的历史变迁和建制渊源,数十年前就有人立过编修场志的宏愿。1949 年元月,山丹军牧场曾着手编写场史资料,惜乎当时恰值兵荒马乱之际,仅成手稿数页,断简残编,难以面世;事隔十载,国营山丹牧场又曾组织人力撰写场史,仍只写成数页手稿,且只是关于历代马政建设的资料摘编,因此也只能淹留于历史的故纸堆里。弹指一挥间,匆匆数十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场干部、职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军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路。因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种种限制,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但在全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场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渐趋合理,适应市场、掌握市场的能力有明显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场区生产经营状况正在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回首既往,展望未来,山丹军马场像一匹冲破晨雾的烈马,正在嘶鸣吟啸、纵横驰驱。在这样的时代,“修志存史,以资教化”便成为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合理愿望和迫切要求。
       自1989 年8 月马场管理局决定编纂场志,至今日全志编竣并定稿付梓,历经六度春秋。数年来,编纂委员会及全体编写人员在局党委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坚持“略古详今,立足现代”的原则,通过翻阅大量史料,广泛调查走访,存真求实,披沙拣金,终于写成了山丹军马场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史志资料。《山丹军马场志》概括记述了大马营草原2000 多年来的历史演进和沧桑变迁,重点记载了新中国成立40 多年来马场的生产建设发展过程及建设成就。整部志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场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脉络和成败得失。文字上重于记事,疏于评议,观点正确,结构合理,是一部较好的社会主义新场志。这部志书的编成是全体编纂人员竭虑殚精、呕心沥血、广征博采、数经增删,以及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众手成志的结果。它的问世,对我们开展爱国爱场教育、指导和推进今后的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近21 世纪的大门,人类文明的史册将翻开新的一页,山丹军马场也已告别过去的艰难曲折,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山丹军马场正在披荆斩棘、跃马扬鞭,创造着人未曾有过的业绩,两万名马场人正在以勤劳的双手在草原和蓝天间播种丰收和富裕的希望,用粗犷的歌喉吟诵着大马营草原新时代的壮美史诗。历史已经证明:大马营草原只有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怀抱里,才敞开它坦荡的胸怀,奉献满腔的赤诚,养育一方勤劳、朴实、忠厚的牧马人,而一代又一代生于斯长于斯哭于斯歌于斯的牧马人的子孙们,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使大马营草原变得碧草如茵、花香宜人、牛羊满坡、麦浪无垠。我们坚信,依靠全场职工的戮力拼搏,场区各项事业必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21 世纪的曙光,强健威武的山丹马必将涵山川之灵秀,融日月之光华,浩然长嘶于世界的东方。
       谨以这部志书献给山丹军马场的几代创业者,献给所有关心和支持马场建设的人们,献给那些为马场的建设事业献出了青春和生命的无数的无名英雄!


凡 例

       一、《山丹军马场志》结构分篇、章、节、目四层,有些内容较简的篇分章、节两层编写,个别篇目分章而不设节。
       二、本志时限,上自事物发端,下至1993 年底,个别断至1989 年。全书内容略古详今,重点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山丹军马场的发展变化。
       三、本志记事空间一般以各时期场境范围为限,总后青( 西) 办军马局时期对伊吾、贵南、贺兰山、延安等军马场略有涉及;中华民国以前,记述大马营草滩历代马政兴衰要事。
 
      四、本志除《大事记》为编年体外,其余各篇均采用横分事类、纵叙始末的记述方式。
       五、文字叙述采用语体文,少量引用的古籍原文保持原貌。使用国家统一公布的简化字。
       六、历代政府、职官及地理名称沿用旧名,古地名加注今名,历代纪年注明公元年份。历代年号纪年用汉字,民国纪年、公元纪年及公历月日用阿拉伯数字,农历月日使用汉字。
       七、表示数量的数字用阿拉伯字,习惯用语、成语、专门名称和表达性语言中的数字使用汉字,百分比用阿拉伯数字。
       八、历史资料中的度量衡单位,依习惯保留; 1949 年后的统计数字,统用1984 年国务院公布的法定计量单位。
       九、本志资料,主要来自历史文献、各类档案和机关部门、有关单位的文件资料,统计数字主要来自统计报表,少量由有关部门提供。个别缺乏记载的历史事件、变迁经过及因果联系等,系经有关人员回忆和修志工作者采访查证所得。

本站内所有图文内容,均归兰州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金睿网络

兰州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静宁路298号中海国际1701-1703 电话:86 0931 4679978 传真:86 0931 217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