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兰州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大雅作品 >> 书画艺术 >> 浏览图片
4 张,当前第 1上一张 | 下一张 幻灯播放
云外源头写自然·王毓琪画集
王毓琪画集画集
1 / 4
云外源头写自然·王毓琪画集
时间:2015年04月11日 浏览: 作者:佚名 关闭

王毓琪笔下的黄土丘陵没有人们常见的那种苍凉与萧索之感,而是一种温敦、恬润、和谐之美。他在黄土地上发现的不是尚未脱离贫困的那一种苦难与滞重的生存氛围,以及由于闭塞而带来的精神畸变的感觉,他努力探寻与这方土地气质、禀赋相吻合的人们的一种达观与温馨、宁静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郭熙在《山水训》中说:“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者为得。”从这个意义上讲,山水画决不是为山水而山水,为景观而景观的客观再现,它更是在山水、自然与人生的关联中寻找和开辟一个传达情感的空间,并以此探讨山水、自然的文化特质与文化蕴涵。董其昌在《画旨》中所言的“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和他所提倡的“丘壑内营”都是在力图阐述借山水、自然来“以心接物、以物写心”的道理,这也与石涛所言“夫画者,从于心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黄土地的阐释,历来是多种多样的,但王毓琪完成的某种拒绝与选择,来自他对这片土地的特有感悟。他所描绘的山陵、树木、流泉、窑洞、人家、梯田、炊烟、云朵、小径,这些黄土地上的常见景观,变成了细节和叙事元素,他所刻意营造的那份恬润、安详的意境,实际上是在传达着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与自然的某种和谐,特别是在巨大生命抗力之中所蕴藏的平静之美。我们应当承认,黄土地从人类生存环境角度讲,并不是一方乐土,它呈现的严峻的生存挑战贯穿于其上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命历程,人们在它上面的生存史,亦就是一部抗争史,它的严酷性,也在成就着人们的生命力的强大,但这种强大足以战胜环境,并世代繁衍、生息,成为这方土地的主人并驾御了环境、适应了环境之后,必然归于平静、和谐。所以我们如果将目光投向黄土地的深处,这是对西部人民旺盛生命力和巨大承受力的一种礼赞。这是深藏在黄土层中的深层审美内涵。黄土地所呈现的这种内敛之美,与它所承载的种种艰难和抗力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存在着深沉而厚重的文化特质,这也就是它的特有魅力。王毓琪表现的黄土地是蕴藏在平静表象之下的生命激流,透现巨大的艺术张力,他用曲折的笔法传达着黄土地的历史厚度和时代质感,他用一种近乎理想化的主观体验,在揭示和勾勒黄土地的现状与未来的理想境界。我们无法满足于黄土地的现状,但也确实无法拒绝这方土地对我们的赐予和养育,更为它所具有的巨大承受力和消解力所感动,它的这种特质对世代生活繁衍于此的芸芸众生的性格塑造和道德延续,都包容在平静、安详、和谐之中,这是我们谁也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情愫,这是黄土地在今天超越物质层面的时代价值和人类意义,当我们面对喧嚣世界,感慨我们失去太多的时候,黄土地的这份厚重的坚守与温敦、质朴的性格标识,就越发显得可贵,越发显得重要。或许,这就是王毓琪以一个画家的眼光所开掘出的黄土地的情感价值,以及他通过黄土地所传达出的道德立场和价值取向。我们常说,对地域题材的把握和坚守,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的目光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开掘地域题材的深层审美蕴涵,不能从文化心理、文化意蕴的深度去把握地域题材的时代意义,地域题材可能就会变成一种局限,这样的教训对西部艺术家而言,可能更应当引起警觉,因为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太多的在所谓的地域文化旗帜下,飘荡的那些肤浅表现和畸形描绘,这只能是在地域旗帜下的一条歧途,它永远也走不到艺术的彼岸。


《云外源头写自然·王毓琪画集》

赵军   编 

出版发行: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

版    次:2011 年   月第 1 版

印    次 :2011 年   月第 1 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410-0000-0

定    价:180.00元



本站内所有图文内容,均归兰州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金睿网络

兰州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静宁路298号中海国际1701-1703 电话:86 0931 4679978 传真:86 0931 2171078